内墙防尘螨苯丙乳液的研制

杨文涛

建涂事业部总经理
巴德富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已认证
乳液   水性涂料树脂  
通过对乳胶粒均一结构与核壳结构的比较,确定工业羊毛脂的防尘螨功能与乳胶粒结构明显关系,但是为了通过内墙耐擦洗性的国标,确定各种产品质量分数,最终乳液对尘螨的驱避率达到60%以上,且涂膜耐擦洗通过国标。
研究课题:乳液

成煬霈,张彩媚

(佛山市顺德区巴德富实业有限公司,广东顺德,528322)

摘要:通过对乳胶粒均一结构与核壳结构的比较,确定工业羊毛脂的防尘螨功能与乳胶粒结构明显关系,但是为了通过内墙耐擦洗性的国标,确定了羊毛脂用量在3%(质量分数,后同)时,核层硅烷偶联剂为0.3%,壳层硅烷偶联剂为0.2%,且核壳比为3∶7时,最终乳液对尘螨的驱避率达到60%以上,且涂膜耐擦洗通过国标。

关键词:核壳结构,驱避率,智能涂料,防尘螨,苯丙乳液

0 前言
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涂料领域的智能化逐渐被人们关注。智能涂料概念的提出,是相对于只具备保护与装饰功能的单向性的传统涂料而言,智能涂料在保护与装饰功能的基础上,还具备一种或多种特殊的性能,因此智能涂料更能够适应多元化市场的需求,能对不同需求的外部环境进行可控的正向反馈。尘螨属于真疥目,蚍螨科,已记录34种,其中与人类过敏性疾病有关的主要种类有屋尘螨、粉尘螨和埋内欧螨等。尘螨不仅能够引起人的气喘与胸闷,而且极易使人们皮肤过敏或是患上过敏性皮炎,更值得关注的是,尘螨还是各种虫病的传染媒介。
针对目前市场对涂料防尘螨功能的需求,本文通过添加工业级羊毛脂的手段和核壳乳液聚合工艺,制作一种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耐水、耐擦洗等基础性能的防尘螨丙烯酸乳液,赋予了丙烯酸乳液新的功能性,提高了涂料的概念领域,并且使得乳液的功能边界得到扩充,极大地推动了智能乳液的发展。该产品目前在市面上有一定的应用,主要用在有特殊需求的消费者的卧室内墙面漆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材料(见表1)

1.png

1.2 实验仪器(见表2)

2.png

1.3 聚合工艺
1.3.1 乳液制备的参考配方(见表3)

3.png

表3乳液的最终固含量=48%±0.5%。

1.3.2 预乳化液的制备
在预乳化缸中称取配方量的阴离子乳化剂,然后称取配方量的去离子水,将预乳化缸置于搅拌机中搅拌,待预乳化缸中的阴离子乳化剂完全溶解后,按顺序,依次将配方量的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倒入预乳化缸中进行分散搅拌,搅拌30 min后,停止搅拌,从预乳化缸中取出5%的预乳化液于小烧杯中,将剩余的预乳化液分为a、b两个组分,分别置于不同的搅拌机中进行搅拌,然后在a组分中依次加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与工业级羊毛脂,在b组分中加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然后继续搅拌30 min。
1.3.3 种子乳液的制备
用烧杯称取配方量的阴离子乳化剂,用一定量的去离子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烧杯中的阴离子乳化剂,待阴离子乳化剂完全溶解后,将烧杯中的阴离子乳化剂的水溶液倒入500 mL四口烧瓶中,然后用釜底水进行多次冲洗,并留取少量的水作为冲洗水,然后将碳酸氢钠投入釜底。
调节自动控温仪,使烧瓶内部的温度达到87~89℃,然后将5%的预乳化液一次性倒入釜底,用预留的冲洗水进行冲洗,再将初引一次性倒入釜底,并用预留的冲洗水进行冲洗,体系保温30 min,直至反应釜中的乳液外观变蓝。
1.3.4 实验工艺流程
种子乳液制备完成后,依次滴加预乳化液a、预乳化液b,将预乳化缸中的预乳化液与引发剂同时滴加进入反应釜中,一共滴加180 min,滴加过程中,将内温维持在87~89 ℃;滴加结束后,保温40 min;然后降温至70~75 ℃,进行后处理,氧化剂与还原剂同时滴加,滴加30 min,滴加过程中温度维持在70~75 ℃;滴加结束后,保温30 min;降温至50 ℃以下,滴加30 min中和剂,然后保温10 min;然后将非离子乳化剂投入反应釜中,搅拌10 min;最后过滤、出料。
1.4 防尘螨乳液的检测
1.4.1 涂料测试用参考配方(见表4)

4.png

表4中涂料体系的PVC=47.7%。

1.4.2 内墙乳液的检测标准
根据GB/T 9756—2009《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通过对涂料的耐擦洗评估,从而确定自制乳液能否应用在内墙涂料。

1.4.2.1 涂膜耐擦洗的检测方法
参照GB/T 9756—2009《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在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430 mm×150 mm×6 mm)上,用120 μm的线棒制取第一道涂膜,常温养护6 h后,用80 μm的线棒制取第二道涂膜,常温养护7 d。养护结束后,将有涂膜的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置于GB/T 9266—2009所规定的耐擦洗仪中进行耐擦洗测试,平行测试两次,取两次测试的平均值为涂膜最终的耐擦洗结果。
1.4.2.2 涂膜耐擦洗的评定标准
根据GB/T 9756—2009《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要求,涂膜的耐擦洗评定标准如表5所示。

5.png

1.4.3 防尘螨的检测标准
根据防尘螨的相关国家检测标准GB/T 24253—2009《纺织品防螨性能的评价》中尘螨的驱避率指标,来评价乳液对尘螨的防护效果(由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
1.4.3.1 涂膜防尘螨的检测原理
参照GB/T 24253—2009《纺织品防螨性能的评价》,将试样和对照样分别放在培养皿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同时与螨虫接触,经过一定的时间培养后,对试样培养皿内和对照培养皿内存活的螨虫数量进行计数,根据所采用的实验方法,计算螨虫驱避率或螨虫抑制率,来评价涂膜防螨的效果。
1.4.3.2 涂膜防尘螨的评定标准
根据GB/T 24253—2009《纺织品防螨性能的评价》要求,涂膜防尘螨的评定标准如表6所示。

6.png

1.4.4 聚合物出渣量的测试方法
乳液反应结束后,将乳液降温至50 ℃以下,用一层350目滤布对乳液进行过滤,将未通过滤布流入出料桶的物质用滤纸吸干水分,置于分析天平中称其质量,记录相应数据。
2 结果与讨论
2.1 工业级羊毛脂的用量对尘螨的影响

实验1至实验6,通过调整工业级羊毛脂的用量,确定工业级羊毛脂对尘螨的影响,见表7。

7.png

由表7可知,添加羊毛脂的乳液对尘螨具有一定的驱避率,且随着工业级羊毛脂的用量增加,乳液对尘螨的驱避率也随之增加;但同时随着工业羊毛脂的用量增加,涂膜的耐擦洗也逐渐下降,当羊毛脂的用量超过1%时,涂膜的耐擦洗已经不达国标。
原因在于:工业级羊毛脂主要是由甾醇类物质、脂肪醇类物质、三萜烯醇类物质的混合物与等量的脂肪酸所生成的酯,所以体系非常疏水,虽然对乳液体系的聚合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羊毛脂中不存在双键,因此羊毛脂在聚合过程中,以增融的形式与乳胶粒结合,因此,乳液体系随着羊毛脂用量的增加,羊毛脂增融进乳胶粒中的用量也随之增加。而羊毛脂在乳胶粒的聚合物链段中,充当着类似于宏观上润滑剂的效果,因此使最终的乳胶粒对粉料包裹不紧密,所以导致耐擦洗性能下降。表5中涂料体系的PVC=47.7%。

2.2 工业级羊毛脂的添加方式对尘螨的影响
根据表7的实验结果,我们考虑将乳液体系做成核壳结构,因此选取m(核层)∶m(壳层)=3∶7、1∶1、7∶3的比例,针对3%、4%、5%的羊毛脂添加量分别进行相关实验。
实验7至实验9,羊毛脂添加量为3%时,m(核层)∶m(壳层)=3∶7、1∶1、7∶3的比例,结果见表8。

8.png

实验10至实验12,羊毛脂添加量为4%时,m(核层)∶m(壳层)=3∶7、1∶1、7∶3的比例,结果见表9。
实验13至实验15,羊毛脂添加量为5%时,m(核层)∶m(壳层)=3∶7、1∶1、7∶3的比例,结果见表10。

9.png

由表8至表10可知,核壳结构与均一结构的乳胶粒对于尘螨的驱避率没有明显的差异,也就是说尘螨的驱避率与工业级羊毛脂的用量有关,而与乳胶粒的结构无关。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壳层的增厚,涂膜的耐擦洗也呈现出递增的趋势。所以当羊毛脂用量为3%,核壳比为3∶7时,此时在涂膜对尘螨具有一定的驱避率的同时,耐擦洗次数最优。
原因在于:乳胶粒的成膜过程是一个挤压变形的过程,因此在涂膜成膜过程中,由于壳层并没有致密的包裹核层,因此随着乳胶粒的持续挤压,核层与壳层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逐渐地融为一体[5],所以核壳结构的驱避率与均一结构的驱避率没有明显区别。由于壳层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在国标养护的时间内,由于羊毛脂的蠕动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核壳结构的耐擦洗呈现出随着壳层厚度的增加,耐擦洗方面呈现出轻微的增加趋势。
2.3 核层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对耐擦洗的影响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固定羊毛脂的用量为3%,且m(核层)∶m(壳层)=3∶7,通过在核层添加一定量的硅烷偶联剂,增加核层的交联密度,从而防止羊毛脂向外层扩散的趋势,因此设计实验16至实验20,见表11。

11.png

根据表11可知,随着核层中硅烷偶联剂A-174N的增加,涂膜的耐擦洗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当核层的硅烷偶联剂超过0.3%时,乳液最终的出渣量则逐渐增多。因此核层的硅烷偶联剂用量为0.3%时,乳液符合车间生产标准。
原因在于:硅烷偶联剂的反应活性非常强,且硅烷偶联剂前段存在1个双键可以接枝到聚合物的主链上,后段存在3个硅醇键,可以相互产生交联。随着硅烷偶联剂用量的增多,乳胶粒与乳胶粒表面的硅醇键相互反应,彼此产生交联,因此导致乳胶粒局部发生微观情况下的絮凝,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絮凝物逐渐增大,最终导致渣的形成。
2.4 壳层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对耐擦洗的影响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设计了实验21至实验25,通过在乳胶粒壳层添加一定量的硅烷偶联剂,从而达到对涂膜耐擦洗的提升,见表12。

12.png

由表12可知,随着壳层硅烷偶联剂用量的增加,涂膜的耐擦洗明显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随着壳层硅烷偶联剂用量的增加,乳液最终的出渣量也随之增加。壳层A-174N的用量在0.2%的时候,聚合的出渣量符合我司车间生产标准,且此时涂膜的耐擦洗次数达到国标要求。
原因也是在于随着硅烷偶联剂用量的增加,乳胶粒与乳胶粒表面的硅醇键相互反应,彼此产生交联,因此导致乳胶粒局部发生微观情况下的絮凝,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絮凝物逐渐增大,最终导致渣的形成。
3 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与实验,我们可以得出,通过对乳胶粒的m(核层)∶m(壳层)=3∶7的结构设计,将3%的工业级羊毛脂包裹在乳胶粒的核层,用0.3%的硅烷偶联剂增加核层表面的致密程度,从而使乳液对尘螨具有一定的驱避率,然后再通过壳层0.2%的硅烷偶联剂使用,提升涂膜整体的耐擦洗次数。


给您喜欢的文章打个分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