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随笔之十三:石化企业如何用数赋能赋智?

关世太

副总经济师
广州慧正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已认证
聚氨酯树脂    
用数给企业和行业赋能、赋智,是国家之所想,也是企业之所求。要实现真正的以数转型,无论是政府的推进,还是化工企业的自主选择,必须理清与数有关的几个逻辑关系,按照逻辑关系为企业赋能赋智。
研究课题:

接上篇:

疫随笔之十:石化企业数字化之路“卡”在哪里?(1)

抗疫随笔之十一:石化企业数字化转型“痛”在哪里?(2)

抗疫随笔之十二:石化企业为什么要数字化转型?(3)


用数给企业和行业赋能、赋智,是国家之所想,也是企业之所求。要实现真正的以数转型,无论是政府的推进,还是化工企业的自主选择,必须理清与数有关的几个逻辑关系,按照逻辑关系为企业赋能赋智。


1、数的流向逻辑,从数的源点做起。


基本的逻辑是:数从哪里来?数要集中到哪里去?数要怎样加工?新的数据如何加载到数据源点?也就和以前大家形容工控环节经常说的四句话:采得上,汇得了,算得准,控得住是一个道理。这里最核心的是数从哪里来?无外两个方面:外部数据(市场、技术、金融、物流等)和企业内生数据(生产、运营等)。外部数据需要获取、加工和分析,而内生数据需要装置的、仓储的、经营等。外部的,政府层面赋予的多一点,内生的只能靠企业自己的努力。


因此,让企业的每一个细胞组织产生真实的数据,才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一切离开数据源的数字化,都是耍流氓。


石化企业如何用数赋能赋智.png


2、数的外延逻辑,从设备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做起。


基本的逻辑是:设备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数字化-企业数字化-产业链数字化-数字化生态。在这个逻辑关系中,数据是从底层逐渐向上层传递,无孔不入的。而现实企业中,太多的是数据从上向下传递的。大多数企业都是先建立ERP系统,各类数据都是手工录入的,而不是各个关联系统自动生成传入的,很多数据向下传输时,由于缺少中间层面的传递,自然也不会对转型有根本性的促进。


因此,对于众多的中小型化工企业而言,要从设备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做起,否则,无论外部有多么高水平的数字化生态加赋给你,都会是四面透风的空中楼阁。


3、数的内生逻辑,也即企业数字化的生态逻辑,从打造数字化企业做起。


基本逻辑是:由内到外分别为打造数字化企业-构建数字化产业链-培育数字化生态。对于化工企业而言,打造数字化企业,就是要把数用在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上,提高转型成功率,提升企业发展活力;构建数字化产业链,就是要与自己的上下游企业建立起数据通道,促进全渠道、全链路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以数据供应链引领物资链,促进产业链高效协同,有力支撑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培育数字化生态,是要打破传统商业模式,通过产业与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社交网络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跨界融合,推进化工行业的服务创新。企业只有对外输出数据,为数字化平台赋值,才能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构建“生产服务+商业模式+金融服务”数字化生态。


4、数的分类分级管理逻辑,从确保数据安全模式下的企业数据内控和外输做起。


工信部下发的《工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南(试行)》中对工业数据的定义是工业领域产品和服务全生命周期产生和应用的数据。指南的出发点是为了数据的安全,而站在企业的角度就是理清企业自家各类数据的逻辑关系,建立企业自己的“数”的管理标准和规范。特别是在“鼓励企业在做好数据管理的前提下适当共享一、二级数据,充分释放工业数据的潜在价值”上,要做到心中有数。换句话说,对于化工企业而言,什么样的数可以与外部接,什么样的数不能连接,是开放度与接受度的一对矛盾体。


因此,如果各家企业的数据不开放,开放得少,开放的数据失真,就不能获得更多的外部共享数据、真实数据,自然也就不能给企业赋能、赋智了。


石化企业如何用数赋能赋智?.png


5、数与客户、员工、运营及产品高度融合,实现数字化转型颠覆性创新。


数字化转型是关于如何将人员、数据和流程汇集到一起为客户创造价值并在数字优先世界中保持竞争优势。从客户、员工、运营以及产品四个方向对数字化转型的方向进行全面思考,才能创造价值,保持优势。首先,要做到客户数字化。通过利用代表客户完整视图的数据,构建自然的、量身定制的用户体验,然后绘制出可操作的思路,从而可以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服务。其次,员工数字化。就是给人赋能,通过设计现代的工作场所,让每个员工的工作风格都能按岗发展起来,帮助员工实现更多目标。利用数字智能改善体验并实现灵活性,同时保持组织人员和信息的安全。再次,运营数字化。通过可预测未来的智能流程协调人员和资源,加快业务响应速度,提高服务水平并降低成本,使资产更有效率。最后,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利用数据作为战略资产,从后知后觉转向先知先觉,提前实时洞察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利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产品和体验进行创新,实现差异化和捕获新兴的市场机会。


未完,接下篇。


如需了解《中国石油和化工大宗产品年度报告》详情及其他产品专题报告,请联系买化塑研究院,方法如下:

邮件联系:guona01@hc360.com 留言

微信公众号搜索“买化塑产研中心”留言


给您喜欢的文章打个分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