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瑞
(西安培华学院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99)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传统皮革玩具的柔性、耐热性等,提出一种新型的改性聚氨酯乳液涂层。试验结果表明,当二羟甲基丁酸(DMBA)用量为3%,固含量为30%,降粘剂种类和用量分别为四氢呋喃(THF)10 g,三羟甲基丙烷单烯丙基醚(TMPME)用量为2%,有机硅单体A-174用量为3%,反应时间为180 min时,改性聚氨酯乳液性能最佳;将改性的聚氨酯乳液干燥,得到的乳胶膜拉伸强度为9.2 MPa,热分解温度为300 ℃,吸水率为10%,且乳胶膜吸水后外观为表面稍微变白,不出现粉化和变软现象,表现出良好的耐热性能、柔性等特点;将该乳胶膜用于婴幼儿皮革玩具,表现出良好的柔软性。
关键词:皮革玩具;耐水性;耐热性能;聚氨酯改性
前言
水性聚氨酯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皮革玩具涂饰材料,由于其耐水性和耐热性较差的问题,导致不耐用。为进一步提升水性聚氨酯的性能,通过环氧酯对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1]。以纳米二氧化硅为改性材料,优化水性聚氨酯材料性能[2]。采用丙烯酸酯作为改性材料,提升聚氨酯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粘接强度[3]。以聚丙烯酰胺-氮化硼纳米片材料作为改性单体,对聚氨酯材料进行改性,并对改性后材料性能进行研究[4]。
以上研究表明,作为一种涂饰材料,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材料的应用性能。因此,本研究参考部分学者的思路,制备了一种耐水性和耐热性良好的改性聚氨酯,并将其用于婴幼儿常用的玩具中,以更好的发挥化工材料在教育装备中的作用。
1.实验部分
1. 1 材料与设备
主要材料:二羟甲基丁酸(DMBA)(AR,腾科化工);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D)(AR,熠辉扬新材料);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AR,琳盛化工);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AR,金邦环保科技);三羟甲基丙烷单烯丙基醚(TMPME)(AR,豪隆化工);三乙胺(TEA)(AR,冠铭生物科技);乙二胺(EDA)(AR,登诺新材料);丙烯酸丁酯(BA)(AR,永邦化工科技);有机硅单体A-174(AR,华翔科洁生物);甲基丙烯酸甲酯(MMA)(AR,创赢化工);过硫酸钠(APS)(AR,锦礼化工)。
主要设备:DZF型真空干燥箱(华莎干燥设备);HH-1型恒温水浴锅(佰年仪器);GSL-2000型激光粒度仪(赛曼仪器设备);JYW-PHb型接触角测定仪(金和仪器制造);TGA-1150Q型热失重测量仪(皆准仪器设备);DH108型红外光谱仪(得利特科技)。
1.2 试验方法
1.2.1 丙烯酸酯-聚氨酯(PA-PU乳液)乳液的制备
(1)提前对材料进行真空干燥处理,然后在四口烧瓶内依次放入一定量的DMBA和32.81 g PBAD,在80 ℃水浴下搅拌30 min;
(2)将8.13 g IPDI和0.7 g DBTDL放入四口烧瓶内反应一段时间,继续放入TMPME反应2 h;
(3)将反应温度降至 50 ℃后,放入 1.03 g 三乙胺(TEA)进行中和反应,中和时间和中和度分别为 30 min和100%;
(4)在冰水的作用下进行降温处理,并使用降粘剂对黏度进行调节。在 600 rpm 的转速条件下进行搅拌,然后使用蠕动泵在30 min内通入适量去离子水进行乳化;
(5)放入1.03 g乙二胺(EDA)水溶液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120 min,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去除降粘剂,得到预聚体乳液;
(6)通过蠕动泵将丙烯酸丁酯(BA)、有机硅单体 A-174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缓慢泵入烧瓶中,然后在水浴条件下反应30 min,反应温度为80 ℃;
(7)将适量过硫酸铵水溶液在180 min内缓慢泵入四口烧瓶中,待全部泵入后,保温反应120 min降温出料,得到改性后的水性聚氨酯乳液(PA-PU)。
1.2.2 乳胶膜的制备
将制备的PA-PU乳液倒入提前准备好的婴幼儿玩具模具中,室温静置7 d后取出乳胶膜,电热烘干,烘干温度和时间分别为50 ℃和1 d,得到乳胶膜及成型的玩具。
1.3 性能测试
反应完成度:通过丙酮-二正丁胺滴定法测定体系内异氰酸酯含量,进而表征反应完成度[5-6]。
乳液稳定性:参照GB/T 11175—2002标准测试[7-8]。
机械性能测试:参照 GB/T 1040.3—2006 标准测试[9-10]。
吸水率:通过称重法对乳液交联度和乳胶膜的吸水率进行测试[11-12]。
热稳定性:通过热失重测量仪进行测试。
官能团表征:通过红外光谱仪进行表征。
2.结果与讨论
2.1 PA-PU乳液反应时间优化
通过异氰酸酯基团含量变化确定反应完成度,进而确定反应时间,结果见图1。
2.2 反应配方优化
2.2.1 DMBA用量优化表1为DMBA对PA-PU乳液性能的影响。
由表1可知,DMBA用量对乳液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是因为DMBA用量决定了体系内亲水键含量,当体系内亲水键含量较少时,其凝胶率较高,乳化反应困难,无法形成稳定的乳液[13-14]。DMBA用量的增加,对乳化反应的进行有促进作用,乳液外观逐渐从乳白色转变为泛蓝光,乳液凝胶率明显减少,稳定性逐渐增加。当DMBA用量达到3%时,乳液状态就已经达到了目标状态,因此后续试验中,选择适合的 DMBA用量为3%。
2.2.2 固含量优化
乳液固含量优化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随乳液固含量的增加,乳液外观从透明状朝乳白色转变,凝胶增多,乳化困难。当乳液固含量为 30%时,乳液状态良好,只有微量凝胶产生,乳化过程顺利进行。因此在后续试验中,选择适合的乳液固含量为30%。
2.2.3 降粘剂种类和用量优化
在PU预聚体乳液合成阶段和PA-PU乳液的合成阶段均需要使用降粘剂,根据需求不同,分别用不同降粘剂进行试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在PU预聚体乳液合成阶段,使用THF作为降粘剂时,反应顺利进行。而同等用量的丙酮无法起到很好的降粘效果,乳化较为困难[15-16]。增加丙酮用量,反应顺利进行,但乳液粒径有一定增加。出现这个变化的原因在于,丙酮自身沸点较低,而PU预聚体反应温度为80 ℃,在反应过程中,丙酮挥发,无法达到很好的降粘效果,同时也会影响PU预聚体的合成重复性[17-18]。在改性PU合成阶段,THF和丙烯酸酯单体均能使反应顺利进行。但丙烯酸酯单体也存在沸点低的问题,且得到的乳液粒径较大。这是因为在乳化的过程中,丙烯酸酯单体也能起到油相的作用,当体系内亲水单体总量固定,PU乳液分子溶胀,PU乳液粒径增加[19-20]。综上,本试验在 PU 预聚体乳液和 PA-PU乳液的合成阶段,均选择用量为10 gTHF作为降粘剂。由于THF具备一定毒性,因此在反应结束后,需要对THF进行去除,避免产生不良影响。
2. 3 官能团表征
图4为2种乳液官能团变化。
由图4可知,在PU预聚体乳液的红外光谱曲线上,存在较强的—NCO特征峰,除此外,在PU预聚体乳液的红外曲线中,还可以观察到C===O的伸缩振动峰、N—H特征峰和C===C特征峰,这就说明体系内存在大量的氨基甲酸酯基团、—CNO基体和TMPME碳碳双键,表明在PU预聚体乳液中成功接入TMPME。而PA-PU乳液的红外曲线较PU预聚体乳液红外曲线,—NCO特征峰和C===C特征峰消失,这就说明PU 预聚体中的乙烯基单体和C===C基体已经完全发生反应。
2.2.4 TMPME用量优化
TMPME在体系内主要是对PU乳液交联度产生影响,进而对乳液性能产生影响。以PU交联度为指标,对TMPME用量进行优化,结果见图2。
由图 2 可知,当 TMPME 用量达到 3%时,PU 乳液的交联度达到最高,约为 90%。但 TMPM 浓度较高,会导致反应早期局部交联密度较大,大分子链段运动被限制,降低了整体交联度。由于后续试验中还会添加增加交联度的A-147,为了避免因为交联度过高而乳胶膜破裂,因此选择适合的 TMPME 用量为2%,此时交联度约为74%。
2.2.5 A-174用量优化
图3为A-174用量优化结果。
由图3可知,随A-174用量为4%吸水率最低。但聚氨酯乳液自身交联度较好,若引入过多A-174,会导致体系内交联度过高,使得乳胶膜发生破裂。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A-174用量为3%。
2.4 基础性能测试
在上述PA-PU乳液最佳配比下,进一步对乳胶膜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经过优化后的PA-PU乳液状态良好,具备较好的贮存稳定性。而乳胶膜具备较好的力学性能,吸水后的乳胶膜状态良好,吸丙酮率约为60%,热分解温度约为300 ℃,综合性能良好。
3 结语
(1)反应时间选择180 min,此时反应度接近100%;
(2)DMBA用量选择3%,此时稳定性较好;
(3)当乳液固含量为30%时,乳液内只有微量凝胶产生,且生成的乳液状态良好;
(4)选择THF作为降粘剂时,且掺入的量为10 g 时,表现出良好的降粘效果;
(5)TMPME 对乳液交联度产生影响,适量的 TMPME可使乳液交联度维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6)有机硅单体A-174对增强乳胶膜的耐水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7)在最优配比下,以制备的乳胶膜为材料,设计得到的玩具表现出良好的柔软性,适用于婴幼儿教育中的玩具,实现了化工材料与教育装备的良好结合应用。
来源:《材料科技应用》2024年10月第51卷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