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底粘接用环保型水性聚氨酯胶粘剂性能研究

买化塑

买化塑
广州慧正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已认证
墙面漆   家具   家用电器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羟甲基丙酸(DMPA)以及聚酯多元醇作为原料,对其实施分布预聚后, 在水中自乳化,对其制作而成的胶粘剂性能研究。
研究课题:粘合剂&密封剂

 王 瑞1 ,李 梅2 

(1. 延安大学 体育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2. 新疆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3)


摘要:以甲二异氰酸酯(TDI)、二羟甲基丙酸(DMPA)以及聚酯多元醇作为原料,对其实施分布预聚后,在水中自乳化,对其制作而成的胶粘剂性能研究。结果发现,DMPA 含量为 3% ~ 8% 情况下,胶粘剂性能稳定,且其黏度会随着 DMPA 含量逐渐加大而提升;不同反应阶段反应时间和温度存在一定差异;加入去离子水,同时成盐以及乳化,可以取得良好的乳液性能;将溶解有三乙胺的水加入到预聚体中,可以有效避免分散后颗粒聚集,取得良好的乳液性能。

关键词:运动鞋;鞋底粘接;环保型;水性聚氨酯胶粘剂;性能

前言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鞋类生产、消费以及出口大国,在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和审美能力越来越高情况下,国际技术贸易壁垒也越来越苛刻,促进了我国各种制鞋新工艺以及新材料的产生和应用,越来越多制鞋企业开始在运动鞋生产中,选择环保型水性聚氨酯胶粘剂,以适应国际市场环境下对于新材料以及新工艺的要求[1-2]。其中运动鞋鞋底胶粘剂经历了从低端向高端。从非环保型向环保型的发展历程。从 20 世纪 90 年代,进入到了第四代环保型胶粘剂时代,水基胶粘剂则是其代表之一,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具备优良性能,得到了广泛应用。水性聚氨酯是将水作为分散介质的二元胶体体系,所制备的胶粘剂不但具备比较强的粘接性,同时无毒、无气味,在使用中不会产生静电,具备良好的阻燃能,适合在不同鞋材粘接中使用,对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具备一定替代作用[3]。但是实际上,我国运动鞋制鞋企业,仅有少部分高档运动鞋或者部分欧美出口国特别要求情况下,才会使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其他大部分企业采用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主要因为:部分性能方面,溶剂型聚氨酯胶粘剂优于水性聚氨酯胶粘剂[4];我国环保立法及其执行力度不佳;我国水性聚氨酯产业化和国外相比差距较大[5-6];和水性聚氨酯胶粘剂配套的助剂基本处于初步阶段。需要加大关于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采用复合方法所制备的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可以满足运动鞋鞋底粘接需求,并对其实施测试分析。

1  实验设计

1. 1 原料选择 

所选取原料详情见表 1。

1.png



1. 2 制备方法 

在氮气保护作用下,实现低聚物多元醇和 TDI 的 反应,之后将 DMPA 加入其中继续发生反应,直到达到异氰酸酯基理论,可将小分子扩链剂 DEG 加入其中实施扩链,最终对其实施水中乳化,将 TEA 等碱性物质加入其中成盐,即可以获取水性聚氨酯乳液。

1. 3 样本选取 

在自乳化方法的应用下,将亲水基团引入其中,将水性聚氨酯在水相中分散,其中亲水基团位置。含量均会对其水分散体性能产生影响。为能够进一步探讨亲水团含量与其性能相关性,分析采用 DMPA 为扩张剂,制备成为不同配方的水性聚氨酯分散体,作为研究样本,具体配方见表 2。

2.png


1. 4 性能测试

1. 4. 1 外观 

即为通过肉眼观察样品物理形态,包括颜色、均匀性以及状态等。可以将样品放置在物色透明烧杯中,置于 25 ℃恒温环境中,静置 5 min 对其形态观察,并采取玻璃棒调取样品对其乳液下淌均匀性观察,并判定其是否存在透明胶状物质。 

1. 4. 2 稳定性 

采用离心加速沉降试验模拟乳液的存储环境稳定性,具体模拟环境为离心机离心沉降 15 min,转速为 3 000 r/ min,如果未发现沉淀,即可以确定乳液具备半年贮存稳定期。

1. 4. 3 固含量 

在烧杯中称取12 g 试样,放置在100 ℃干燥性中对其实施干燥处理,冷却后称量,再次对其实施干燥 20 ~30 min,冷却后称量,反复以上步骤,直到2 次干燥后称量结果差异在 0. 5 mg 以内,即为恒重,固含量的计算公式为式样质量减去固含量质量。

1. 4. 4 黏度 

黏度测试选取 NDJ - 79 型旋转式黏度计进行测试,依照仪器使用方法对一个样品进行 2 次测量,即可以获取样品黏度值。 

1. 4. 5 拉伸强度 

将样品放置在 PP 容器中,室温环境下将其晾干,对所获取的胶膜采用 80X5 型的裁剪刀实施裁剪,持续实施 24 h 真空干燥,通过 XLL100A 型拉力试验机对其拉伸强度进行测试。

1. 4. 6 吸水率 

在真空环境下,对样品膜干燥 24 h 后测量质量,室温环境下在去离子水中浸泡 24 h 样品,并对其质量测量,两者之间的质量差即为样品的吸水率。 

1. 4. 7 胶膜透明度 

直观观察胶膜透明度,即在胶膜自然成膜后,目测分析其透明度。

2  结果与分析

2. 1 DMPA 不同加入方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在乳液中加入 DMPA,存在 2 种方式:粉末法以及溶液法。溶液法加入过程中为均相反应,有助于传质以及传热,进一步加快反应速度,多次实验后发现加入少量 NMP 对 DMPA 实施溶解后,有助于制备成品乳化,外观良好,能够显著缩短扩链反应时间,因此最好选择溶液法加入 DMPA。 

2. 2 DMPA 不同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不同用量 DMPA 的乳液性能差异见表 3。

3.png

通过表 3 可以发现,如果 DMPA 用量在 3% 以下,比如样品 1,所获取的乳液稳定性较差,只有在 DMPA 用量在 3% ~ 8% 时乳液具备一定稳定性。外观方面,随着 DMPA 用量的逐步加大,乳液也从乳白逐步转变为接近透明。可以采用双电层理论对这一情况解释,在预聚物分散后,疏水分子链出现卷曲并逐步形成颗粒的核,亲水基团则是在颗粒表面。因为颗粒在持续性做布朗运动,并同时存在有正负离子,会导致颗粒表层会有双电层,出现电动势,进而对颗粒间凝聚产生阻碍作用,即会产生和乳化剂类同的作用。如果在 DMPA 应用中,所加入的含量过少,也就会导致颗粒表面的亲水基团数量比较少,影响其在水中的稳定性[7] ;反之,如果加入的 DMPA含量过大,即会加大硬段含量,加大分子链运动难度,导致预聚物无法实现乳化[8-9]

另外,通过表 3 也可以看出,随着 DMPA 加入含量的逐渐加大,乳液黏度也会随之加大,对其原因分析:随着亲水单体用量的逐渐加大,也会对颗粒粒径产生影响,其一为强化亲水性,促进粒径减小,其二为提升总双电层厚度以及粒子流体动力学体积,加大粒径,与之同时在亲水性逐渐强化中,也会导致颗粒受到膨胀作用影响,粒径明显加大。因此亲水性和其他因素相比,对粒径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所以在亲水单体含量对于粒径的增加作用也会呈现出逐渐减小趋势[10] 。如果加入的 DMPA 含量比较大,相对粒径减小幅度也较小,粒度、颗粒间作用和水溶胀性等相关因素对其水性体系黏度具备一定影响。如果是在固含量固定情况下,针对亲水单体用量实施改变,所产生的黏度主要影响因素为双电层电凝滞效应,所以亲水单体用量的逐步加大,会促进电凝滞效应和粒子流体动力学体积的逐步提升,相应的黏度也会随之加大[11-12] 。 

2. 3 反应时间和温度对反应效果的影响

4.png

通过表 4 可以看出,不同反应阶段的反应时间和温度也具备差异。其中初聚体合成中,TDI 和聚醇发生反应,具备比较高的—NCO 基团以及—OH 基团,尤其是前者过量,同时 TDI 的 2 个基团也会相互发生诱导效应,进一步提升反应活性,因此此阶段 不适合太高反应温度,一旦温度过高容易缩短成品黏度增长速度,影响外观[13] 。如果温度过低,虽然 产品性能不会产生较大影响,然而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因此最佳反应温度为 50 ~ 60 ℃ ,相应的反应时间为 60 ~ 70 min;引入亲水基团,也应该对其反应时间和温度合理选择。随着初聚反应后,会逐步降低—NCO 浓度,其中 TDI 中的首个—NCO 基团已在反应中参与,生成氨基甲酸酯基团,逐步降低对另一个—NCO 基团的诱导作用,严重影响了其反应活性,所以此阶段应该适当提升反应温度,随之反应时间会逐步降低。多次实验发现,最佳温度应该在 80 ℃左右,如果在 85 ℃ 以上,容易提升副反应,影响产品外观,相应的反应时间则为 30 ~ 50 min;中和阶段即为放热阶段,如果温度过高,容易导致预聚体产生含有醌式结构物质,即会导致乳液发黄[14] ;温度过低,会导致预聚体存在非常大的黏度,不利于搅拌混合,甚至可能会出现凝胶,影响中和效果和乳化成品,甚至导致无法乳化[15-16] 。实验发现此阶段最佳温度为 70 ~80 ℃,相应的反应时间为80 ~90 min。 

2. 4 加料方式对乳化效果的影响

不同加入次序和加入方式对乳化效果的影响见 表 5。


5.png



通过表 5 可发现,加入预聚体中次序存在一定弊端,主要为预聚体黏度较大,想要将其混合均匀成盐所需时间较长,同时乙胺中存在部分少量没有完全干燥的水等杂质,容易引发出现各种副反应,加大预聚体难度,加大乳化难度。采用加入去离子水中应用,可以避免以上问题,取得良好的乳化效果,并延长贮存期,主要是三乙胺比较容易在水中溶解,进 而迅速完成中和反应,能够同步成盐以及乳化,进而取得良好的乳液性能[17-18] 。聚氨酯乳化即为相转化过程,从油相向水相转化,在自身扩链和加入大量水后,即会导致油相所析出的凝胶反应和高速搅拌分散作用两者出现竞争,同时也会和分散后颗粒稳定以及在聚集过程之间产生竞争关系,分散过程所占据的优势会直接影响乳化成功率[19-20] 。因为预 聚体存在比较大的黏度,同时也防范预聚体中的 —NCO和水发生反应,需要确保在低温环境下,相应得到体系黏度更大。在此过程中采用在预聚体中加入水方式,会因为预聚体黏度大,分散速度较慢,产生凝胶风险较大。采用在水中加入凝聚体方式,即可以避免黏度影响作用。三乙胺融入其中的水在高速搅拌作用下,将其在预聚体中加入,则可以迅速被分散,进而转变为微米数量级的微粒,可以对分散后颗粒聚集产生一定防范作用,取得良好的乳液性能。


3  结语

(1) 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制备中,DMPA 加入方式以及加入量均会对乳液性能产生一定影响。其中 DMPA 含量为 3% ~ 8% 情况下,胶粘剂性能稳定,且其黏度会随着 DMPA 含量逐渐加大而提升, DMPA 含量越大相应的乳液粒径也就越小;

(2)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制备中,不同反应阶段。反应时间和温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初聚体合成阶段反应温度为 50 ~ 60 ℃ ,反应时间为 60 ~ 70 min;引入亲水基团阶段反应温度为 75 ~ 80 ℃ ,反应时间为 30 ~ 50 min;小分子扩链过程反应温度为 70 ~ 80 ℃ ,反应时间为 80 ~ 90 min;

(3)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制备中,乳化过程中三乙胺加料次序以及预聚体。水的加入方式,也会对乳液形成产生影响,试验发现加入去离子水,同时成盐以及乳化,可以取得良好的乳液性能。另外将溶解有三乙胺的水加入到预聚体中,可以有效避免分散后颗粒聚集,进而取得良好的乳液性能。



来源:《粘接》2025年5月第52卷第5期



给您喜欢的文章打个分呗!
(0)